随着疫情的蔓延,电影行业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上半年的大盘几乎“消失”。这样长期性的“真空”,不可避免的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何时能复工,何时有新片上映,成为了当下整个电影产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核心。

显然,对于影院复工的声音逐渐清晰的电影行业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意义非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两会的召开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电影行业终端市场的复工有了盼头。

另外一个原因是,今年两会对于电影行业的关注内容,都指出了后疫情下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大势”,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接下来两到三年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对主旋律内容的建议所可能引发的档期反应、还是对“白发族”需求的关注所可能带来的银幕下沉趋势,亦或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今年两会有很多提案与电影产业、电影人息息相关。

尽管复工在即,但两会将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如何顺应国家发展大背景下的产业“大势”,这是当下的国内电影产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1、主旋律扎堆下,档期格局变了

未来两年的国庆档提前被“锁定”。

每年两会上,都会有很多提案与电影产业、电影人息息相关。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提出了关于建立电影支持专项基金的提案,建议以项目的方式支持电影行业的发展,为制作、发行、院线等方向给予扶持。

这将对于电影行业接下来的恢复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直接的是,这些利好将会作用到接下来的主旋律作品创作当中。因为,今年的特殊性,决定了扶贫、抗疫两大主题会成为重点抓的主旋律题材内容。

对此,中国视协副主席高满堂提出了主旋律创作的建议:“必须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好的主旋律作品应该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去年国庆档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借助着“全民献礼”的特殊氛围爆发式夺冠,但其31.71亿票房的背后29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达到了65.7%,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我和我的祖国》的票房和口碑成绩,带来的转变并不仅仅是这一部主旋律电影实现了突破,而是指出了接下来更多商业化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趋势,会有更多与市场实现共振的“我和我的祖国”出现。

实际上,前段时间曝出路透的《我和我的家乡》,也显示出了主旋律内容正在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有《战狼》《红海行动》这类“高大上”影片,将会有更多《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样多样化的内容出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还是主旋律化的商业电影,需要市场去消化的主旋律作品不在少数。这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档期安排,尤其是国庆档——为了消化这些主旋律影片,未来2年左右的国庆档基本被提前锁定。

毕竟四大档期中的国庆档,是释放主旋律作品最好的传统档期。除此之外,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或许还能够再形成一个7月1日的档期,用来容纳更多的几部主旋律电影。

回看过去几年的国庆档,抛开去年国庆档的特殊性,从2014年到2018年,每年的国庆档都基本上是由《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这样的商业片为主导的。作为新晋的大档期,国庆档的单片爆发力实际上已经体现地非常明显,也成为了诸多头部影片的一个首选。

而目前票房TOP10的影片中,除去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仅有《复仇者联盟4》一部商业大片不是在传统四大档期中上映的。尤其是对于复工之后,等待市场回暖的头部影片显然会将国庆档作为一个重要选择。

但由于主旋律作品提前“占满”了接下来几年的国庆档,留给其他头部商业大片可选择的传统档期有所压缩。这一点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此,对于头部商业大片而言,如何重新规划档期是值得整个电影行业进行充足思考的。

2主打增量的背后,荧幕下沉可能有新方向

银幕下沉的新方向。

数字化生活不能忽视老人需求

两会期间,贾樟柯提出了“数字化生活不能忽视老人需求”的建议,认为二三线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老年人无法自如使用智能手机的现实困难,呼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

实际上,对于贾樟柯关注白发群体,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民生的关注上,更应该看到的是电影行业创作者对于整个行业增量受众的关注。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增量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近几年观影总人次微增、上座率出现下滑的大背景下。显然,国内院线电影市场虽然还有发展空间,但依靠物理下沉的红利已经丧失。

电影产业增量市场的实现,实质还取决于面向受众的终端市场。但此次疫情的爆发,使得终端市场的矛盾暴露得更为明显:影院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供大于求的“分水岭”已然到来。因此,接下来银幕如何实现下沉,是个值得行业思考的问题。

而根据2018年国家电影局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可知,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要达到8万块以上。

但截至2019年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了69787块,全年新增银幕9708块。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影院选择注销,距离这一硬性目标的完成还有一万多块的不小距离。显然,银幕下沉需要去实现新的结合。

实际上,今年两会对于乡镇民生十分关注,提出了推动农村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与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提案。这在解决乡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同时,其实也为电影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增量市场发展空间。

前几年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下,国内电影市场实现了一次显著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小镇青年”这一增量受众的迅速崛起。对比来看,如今关注乡镇民生的本质在于脱贫,这将有更多远离数字化生活的群体拥有购买力,成为电影行业的增量受众,也为银幕下沉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经济大背景。

而《意见》中,也指出了“县级城市影院数量稳步增长,有条件的地区加入城市院线的乡镇电影院数量快速增长”的目标要求。尤其是,2019年仍有超过100个县级行政区没有实体影院。

可见,接下来结合着乡镇的经济发展,影院也将实现从城市到县城、再到乡镇农村的更多推广下沉,从而出现新的产业增长核心。

3产业“变轨”的关键年份

规范化的必然趋势。

疫情的蔓延,给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实际上也蕴含着转危为机的重大机遇。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实际上也是整个电影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期。

今年两会,显然也对如何规范电影产业有所关注。张光北、侯光明等16位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具体谈到了目前国内电影产业面临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一是,推动高新电影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并建设面向未来的影视技术“新基建”体系;

二是,建立电影作品面向多渠道发行放映的工业标准体系,尤其亟需制定窗口期规则;

三是,推动全国院线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多元化业态升级。

具体来看,这项提案涉及了技术、发行体系及规则和院线运营模式三大方面的建议内容。而这些内容,本质上正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追求规范化、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必备要素,缺一不可。

但需要关注的是,想要抓住“未来”的根本在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难题。当下国内电影产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终端市场的矛盾。由于整个终端市场人口红利的丧失,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就凸显了运营单一的问题。

韩国影院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无疑是极好的参考:不少市民将影院当成咖啡馆、酒吧等一样的存在,并不仅限于观影的社交活动;同时,每一家旗舰影院都值得一看,拥有自己的特色主题,每年可以吸引300-400万游客观影。

除此之外,两会期间针对演艺行业提出了不少的提案,比如职称评审制度与规定演员片酬结合、建立污点艺人惩戒机制等。这对国内电影产业的规范化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比韩国电影行业,演员较为稳定的片酬规定以及票房分红制度,也属于更加工业化的韩国电影产业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进入忠武路名单的韩国演员的片酬呈阶梯状分布,但基本固定为几亿韩元,不会因为主演作品不同而有太大的差距。而没有进入忠武路名单的韩国演员就很难拿到以亿韩元为单位的片酬,且一般较少签订票房分红的合约。

总的来看,随着影院复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解冻,成为了复工风向标的两会,对于电影产业、电影人提出了不少提案,无疑有着积极的指向意义。而传统电影产业如何顺应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显得非常重要。